11月29日下午两点,我院在文科楼330会议室开设论语课堂第七讲,主要讲解了《宪问篇》、《卫灵公篇》。本次课堂学习由校关工委副主任张开理老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研究生共同参加。课堂上老师带领全体同学读论语、讲论语、悟论语,对同学们进行文化知识的熏陶,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开讲时,老师继续给同学们讲解《宪问篇》,老师着重讲解了篇中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这句话,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让同学们了解到,孔子反对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外因,而主张责己。君子要努力“修己”,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成语“怨天尤人”就出于此处。更让同学们体会到,人不能把自己看低了,因为每一个人有所为,也有所不为;但是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要从基本的学起,这样才能“上达”。
接下来老师讲了《卫灵公篇》,首先对卫灵公这个人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物背景,更好的理解篇中含义。通过老师的介绍,让同学们知道本篇包括42章,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本篇著名的语句比较多,比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其中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理想教育,人生规划。如果一个人缺少了理想追求与人生规划,他就会因为自己的散漫与随意而付出痛苦的代价。
通过本次的学习,同学们感悟很深,让同学们进一步意识到做好人生规划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不怨天不尤人,提高自身修养,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