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建党9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升校本思政课程的建设水平,切实增强教育教学效果,6月22日至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党员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开展“追寻校基红源 做实思政效能”主题调研和培训活动。
红色沂蒙忆峥嵘。6月22日下午,教师们首先参观了位于莒南县大店镇的山东省政府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以及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在参观现场,大家佩戴党徽、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再次庄严宣誓,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通过参观和学习,深入了解了我们党领导广大军民在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开展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通过讲述一系列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故事,体会血浓于水的军民之情,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们的爱党爱国情怀。随后,驱车前往红色堡垒村——莒南县石泉湖村。该村在抗战时期是山东党政军领导中枢机关驻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战备物质供应的保障基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治山治水、发展经济的光辉典型。作为革命战争年代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个缩影,通过了解村史、参观村貌,教师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办学旧址寻初心。6月23日上午,教师们来到南京邮电大学的办学旧址——莒南县坊前镇东甘霖村。1942年7月山东战邮首期干训班在此创办,战邮干训班就是南京邮电大学的前身。在讲解员的讲解中,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南京邮电大学的红色校史,深刻体会出学校在办学历史中所蕴含和积淀的红色基因。教师们都为我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感到自豪和骄傲,纷纷表示在新时代要发扬战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我校早日建成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共同努力。当天,大家还参观考察了山东新华书店旧址、茶溪川田园综合体以及王家坊前村史馆等地。随后,学院党总支与东甘霖村党支部举行了战邮校史资料共建仪式,旨在弘扬沂蒙精神、传承战邮精神、光大南邮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提升我校思政课程效能。
培训研讨促思政。6月23日下午至6月24上午,在莒南县委党校进行了为期两个半天的专题培训,教师们集体观看了《山东战邮精神光照千秋》的纪录片,先后聆听了莒南县委党校赵国梁副校长的两个专题报告《战邮精神的简要解读和历史启迪》、《以“传承战邮精神,再创南邮辉煌”——浅议高校校本思政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及坊前镇党委潘纪东老师的《走近莒南甘霖,领略战邮情怀》主题报告,大家对山东战邮总局的发展历程、山东战邮干训班的办学过程、战邮精神和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与南邮精神的内在逻辑关系等方面有了更加系统而深入的了解,对学院深入挖掘学校红色办学历史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素材,打造南邮特色的思政“金课”,给予了很好的支撑。最后,思政课教师围绕战邮精神红基传承、挖掘和培育校本思政课资源、打造南邮特色的思政“金课”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此次活动的开展,为传播好南邮红色校史、传承好南邮红色基因、讲述好南邮红色故事,进一步推动我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供了良好的内容资源和方法启迪。学院思政课教师一致表示,要继续加强对南邮红色校史资源的学习、研究、挖掘、利用,积极弘扬战邮精神,发扬“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要求,努力打造我校思政课的“三型课堂”(大众型课堂、思辨型课堂、学术型课堂),不断增强我校思政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版权所有©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